解放军总医院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解放军总医院心电生理研究历史悠久,从黄宛教授引进推广心电图,到王思让教授90年代开展心内电生理研究及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历经几代人艰辛努力,心律失常诊疗中心近年来在王玉堂教授的带领下,共完成各种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2000余例,其中包括国内首例Mahaim纤维,国内首例CAFEs射频消融方法治愈慢性房颤,国内首例篮状电极标测及左室特发性室速的射频消融工作,以及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阵发性房颤、特发性室早、室速,总体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其中房颤射频消融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手术数量、成功率在综合医院位居前列,为此获颁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房颤十年庆典——“心房颤动基础与临床研究”杰出贡献奖。本中心还安装了各种型号的永久及临时起搏器800余台,其中包括抗房颤起搏、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起搏、以及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治疗,超声(VVI技术)指导下心脏再同步化(CRT)治疗心衰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此获得了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RT十周年杰出贡献奖。已举办两届心律失常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获得社会好评。

    在基础研究方面,首次在国内持续超过24小时的山羊房颤模型,为房颤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想的平台。而且利用此动物模型,开展了一系列的房颤发生机制的研究工作。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在房颤时测量心房不应期的方法,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房颤时心房存在着可兴奋间期而且可兴奋间期的宽窄与房颤持续的时间有关,因此我们提出科学假设:心房可兴奋间期逐渐增宽是房颤持续的原因。我们还在猪肺静脉肌袖组织中发现了具有自律性的细胞存在,为局灶性房颤的发生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承担北京市住院医培训基地任务以及天津南开大学六年制、清华大学等学校的教学任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负责人简介

    王玉堂,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行政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在美国乔治城大学研修,现任解放军心血管病学会心律失常分会主任委员,军队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控委员会委员,军队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控委员会心律失常工作小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委,《心血管病进展》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特邀审稿人,《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学杂志》特邀审稿人。主编《导管消融治疗学》,编委《心脏电生理学与药理学—基础与临床》,参加《介入心脏病学》、《现代心电图学》、《老年心血管病急症》、《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心血管疾病现代概念与诊疗指南》编写工作。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军队“十五”“十一五”课题3项,参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发表论文 110余篇。